勇于創新潮頭立 深度融合智慧行
7月30日,教育部辦公廳發文正式公布2020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區域和優秀學校名單。我校在《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0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的通知》的工作安排下,經過自主申報、遴選推薦、材料審評、視頻答辯、上網公示等層層選拔,被評選為2020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學校!
5月18日-20日期間教育部組織了網上答辯,我校全面闡述了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及應用情況,認真回答專家提出的問題,收到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,為歷時6個多月的參評歷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。
在網絡學習空間建設的過程中,學校一直秉承“潤澤生命 教育無痕”的辦學理念,以四個“堅持”為統領,圍繞學校發展中心工作,逐步推進網絡學習空間的創建和常態化應用。實現了教師、班級、學生百分百的開通率,空間中學習資源總量達到了9440余份 。還建有11個教研中心、6個名師工作室,啟用了設備保修、場館申請等應用,大大提高了學習、辦公各方面的效率。
【一】轉變觀念,創新保障機制,有序的推進了空間建設與應用。
學校成立了由校長親自掛帥的“網絡學習空間創新應用”領導(工作)小組,高效能督導,全面應用。除此之外,我們還開辟了“創新工作機制,全方位保障協同推進”的新工作方式。
【二】
規劃統領,創新空間融合,應用環境良性運轉。
學校在“人文化、信息化、國際化、現代化”發展目標的統領下,制定并實施三年發展規劃,全力促進可持續發展。
逐步完成“智慧教育融平臺”網絡學習空間主體架構,漸次實現常態化使用。
完善網絡教育環境建設,助力空間創新性應用螺旋式提升。
【三】
激發活力,創新空間應用,促進效益持續增長。
硬件條件萬事俱備,只欠應用的東風。我校充分激發應用活力,創新六大應用模式,促進效益持續增長。
1.教學模式創新方面
研發應用了“1:1:1課堂模式”,不斷錘煉出獨具學科特色的創新型教學模式;打造“異地互動專遞直播課堂”;疫情期間,向濟南市“空中課堂”提供課程資源22節次,歷下總比8.43%,全校學生在線學習率達99.33%,組織教師線上培訓6次,直播財智先鋒助成長系列課程5節,主題升旗儀式5次。
2.學習方式創新
加快實施德育課程一體化,創建“八大學習中心”,形成“潤養體驗式”五色德育課程體系;充分利用“一對一智慧學堂”,探索基于“電子書包”環境下的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途徑;遍布各處的數字閱讀終端與空間閱讀相結合;引進“山東省人工智能教育教學與監測平臺”,利用創客空間開展人工智能教育課程開發和面向STEM教育的信息技術學科實踐研究。
3.教師發展創新
日常教研中落實“教研社區+班級錄播”組合應用;在跨校區教研上,利用直播平臺打通校際時空;激發教師專業成長內驅力,先后自愿結成近20個自主發展團隊如:魯一班、財智先鋒等團隊,在智慧教育發展的進程中彩繪出濃重的一抹。
4.教育評價創新
搭建智慧融通的技術保障平臺,打造教育行為評價、學習行為評價、專題活動評價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。
5.智慧管理創新
信息及時互通,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法寶。啟用周行事歷、設備報修、場館申請等模塊;通過班級空間、電子班牌等方式展示班級風采;引進“互聯網校園安全防控”,與學校監控和校園廣播無縫對接,完成安全隱患排查與處置,利用“云眼+喊話”及時阻止事故發生和有效應對,定時播報安全常識等。
6.課題研究創新
多項成果經驗在全國、省、市、區和友好學校等各級各類研討活動中交流推廣。
我校網絡學習空間,在先進理念引領下的全面實踐,使學校在文化引領、課程建設、教師發展、家校共育、開放辦學等方面得到進一步優化提升,讓學校的智慧融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。
我們欣喜于這樣的收獲,這也得力于學校師生一直以來的努力。希望這所積淀深厚的百年老校,在一以貫之的創新意識和行動中不斷迸發出勃勃生機!
撰稿:裝備處
編輯:裝備處